4月22日,由温铁军教授主讲的中国发展经验解析系列讲座第三讲在苏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这也是温教授本次在苏州开展此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讲座由学院助理教授田鑫主持。
温铁军教授在讲座开始重申:他希望通过该系列讲座,同学们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出,中法学子将来不论是在国内学习还是出国深造都需切记,不要简单地用西方固有的文化理念来解释中国。
讲座开始,温铁军教授以“封建制度”为例,指出自秦朝开始,中国所有的封建制度体制和机构都到郡县一级,而乡里农村则是由乡绅治理和乡规民约来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封建专制制度”。温铁军教授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后,现代化的制度才真正深入到广大农村,但这种深入也为农村的管理和财政造成了压力,而最终这些压力全都转嫁到了农村和农民的身上。中国作为唯一一个依靠内部化原始积累完成工业化的大型原住民国家,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居民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后,温铁军教授分别用两张图表清晰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经历的几次危机和解决办法,系统地勾勒出了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框架:1950-1980年是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两次外资和四次财政赤字危机。当时国家通过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式将过剩的城市劳动人口成功地转移到农村,缓解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一时期的农村成为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危机化解的重要后盾和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改革红利期,这一时期的经济危机期和我国的政治周期高度吻合,历年历届的国家领导人在应对危机上都做出了诸多努力,此时期的农村难以再次担转移劳动力的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转而从教育、财税、医疗、农村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最终顺利度过多次金融危机。温铁军教授表示,在建国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两个时期内,中国的逆周期调节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克服危机的能力举世瞩目,而这正是中国发展的经验所在。
最后,温铁军教授又从资产存量的角度来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指出中国发展的前景仍然一片大好。而中国经验的三大重要部分就是三大差别的再平衡:区域差别再平衡、城乡差别再平衡、贫富差别再平衡,温教授指出,努力实现第三个平衡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温铁军教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无论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的经验,都不应该被盲目否定。在已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国定能越走越好。
讲座尾声,现场多名同学与温铁军教授进行了问答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个系列的讲座中获益良多,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温铁军,学院二级教授。2004年学院成立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作为引进人才入职被聘为院长(2013年辞职),先后担任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连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入职以来被校外先后聘为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家林业局、粮食局等部委及北京市、福建省等政府顾问或咨询专家;2007年当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2008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任为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任教11年期间带领团队获批了10个国家纵向课题,此外还有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北京市“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及“农村发展管理交叉学科建设”等,以及国家部委和和地方政府的16个横向课题,先后担任了8个首席专家,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项。
(编辑: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