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中欧欧洲法项目”周记(九)

发布时间:2015-12-21 作者:李璇 来源:国际事务部

转眼间,我们九个人从各自的城市来到苏州已经两月有余,闻过了路边的丹桂飘香,也看着银杏掉落满地金黄,体验了一把诗歌里的烟雨霏霏。在苏州的生活就像流到中游的江水,看似波澜不惊但每时每刻都在涌动着暗流,每周都过得普通但不平凡。

因为课程调整的关系,这周的课程比以往稍稍轻松些,也给了我们趁机查漏补缺的好机会,在一味策马扬鞭的同时回望来时的路,万丈高楼平地起,正处于“打地基”阶段的我们是万万不会含糊的。不管是中教还是外教,我们与老师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顺畅,课堂氛围紧张而活跃。除了知识,中教们还会给我们介绍他们教过的学生,外教们会给我们讲他们唱过的“12•9”或者是在中国学会的“棋牌会友”。课堂之内她们是循循善诱的老师,课堂之外则是可以谈天说地的好朋友——良师益友,莫过于此。

周六上午,我们在苏州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了。苏州校区党委书记朱信凯教授、石老师和陈老师与我们一起见证了这一刻。石老师告诫我们,在我们出国以后会感受到个人与国家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加强党性学习对于我们维护祖国的荣誉与尊严非常重要。并且,“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险和重大部署,也应该体现在像我们一样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同时,作为法律的学习者,我们也应该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全面从严治党”、“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合理性、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益处所在。之后,我们一致推荐选举赵越同学担任我们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每位同学都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感想。最后,朱老师总结说,他一向是鼓励学生们出国交流的,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国外游学经历而对中国有更深的情愫,临时党组织的成立能为我们在异国他乡提供精神上的指引和帮助。1921年,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飘零的游船上成立,从此成为引领中国前行的火炬手和引路人;而现在,我们在独墅湖畔的苏州校区成立了属于我们的临时党支部,也希冀着能拥有像开拓者们一般的精神、智慧和情怀,在千里之外感受着祖国的温暖。

周日晚上中法学院学生们组织开展法语香颂比赛,我们之中几名感兴趣的同学相约共同欣赏。参加比赛和表演的大多是大一、大二的中法学院学生,他们表演的歌曲有的活力四射、有的深沉内敛,有人在舞台上如鱼得水、有人羞涩紧张,台下观众则一致鼓掌为他们鼓劲儿。还有几名法国外教活泼地伴着手风琴歌唱,带动了全场观众的热情。之后,我们鼓起勇气,操着一口学了两个月的蹩脚的法语参加了这一届法国留学生们的告别聚会。法国学生十分友好,我们说法语,他们说中文,就这样用两种彼此都不熟悉的语言进行着愉快的交流。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国际交流十分重要的一方面,通过这次短暂而让人难忘的soirée,我们似乎更加接近了法国文化和法国人的日常生活。

与人大本部相比,苏州校区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法语氛围十分浓厚,连学生社团的海报都是中法双语印刷,在浸润着法国文化的中法学院学法语,这无疑更有利于引发我们学习法语的热情。两个月里,我们也认识了不少中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他们紧张的课程安排和学习热情也同时鼓励着我们。我们不仅逐渐适应苏州的烟雨、饮食,而且也在心灵距离上与中法学院越来越亲密。

每晚自习结束,从修远楼返回寝室,九、十点钟的高教区,还有教学楼点亮着星星灯火,有嘴馋的学生跑到夜市上等着烫嘴的小吃。路两旁有繁盛的香樟,黑丝绒一样的天空里有零碎的星星,而后背逐渐被凉气侵占。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杜牧在《渡吴江》中的一句话:“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二十多岁的年纪是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能在这段日子里抛下让人心志烦乱的繁琐事务,在清静的苏州潜心学习,该是到八十岁想起来都会让自己微笑的事情吧,对于我们,这是最好的休憩和充实。

(编辑:郑真)

 

 

 

 

更多 >> “学院中欧欧洲法项目”周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