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苏州校区第9期学术午餐会在修远楼225顺利举办。学院劳动人事学院潘锦棠教授以“性别分层理论——两性地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本次活动由科研与研究生部副主任董振岩主持。
潘锦棠分析了采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的两性地位。在大部分历史发展阶段,女性地位均低于男性,在工业社会才开始逐渐上升。学界有关解释两性地位分层的四种理论,一是自然生理决定论,该理论认为男女生理构造不同直接造成男强女弱局面。二是文化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主流社会文化决定了两性地位存在差异。三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论,该理论认为所有制与两性地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四是社会生理态势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两性地位的差异是自然生理状态在社会环境中的表现,两性生理差别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评价。
潘锦棠认为,工业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导致重体力劳动需求减少,女性因而能在社会生产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女性地位得以逐渐提升。在未来社会,以高科技、智能化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将进一步深刻影响两性社会地位。他提出,面向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男女两性应当紧密团结,消弭性别差异,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共同建设美丽的人类家园。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如何客观研究两性地位”“中日韩三国男女地位的差异”等问题与潘锦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潘锦棠的学术分享内容紧扣社会热点,理论阐释清晰明了,案例讲解丰富生动,深受师生欢迎。
(编辑:心一)